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患病影响 > 北京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在机场被拦下之
北京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患者在机场被拦下之
北京市首例
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确诊进行时
北京市卫计委昨日通报,5月15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
自年2月9日我国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后,我国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均出现了输入性病例。截至5月15日,广东省共报告12例寨卡病毒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除新报告病例外,其他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5月11日患者于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自测体温37.8℃,当晚休息之后体温恢复正常,发病后未在当地就诊。5月13日4:30(北京时间)患者乘坐AF航班到巴黎转机时出现大量皮疹5月14日6时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经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检测,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初筛阳性,检疫部门考虑患者疑似寨卡病毒感染,在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人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最高38.3℃,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结膜充血、颜面潮红及胸红,无肌肉痛、关节痛、头痛、呕吐、恶心、腹泻等其他表现。5月14日15:30分别采集患者血液、唾液及尿液样本,送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5月14日20:35检测结果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血液样本阴性。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患者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医院感染二科单间隔离治疗。后续5月15日上午9时,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科会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所4医院白纹伊蚊密度开展应急监测,诱蚊灯法、双层诱帐法、路径法均未发现白纹伊蚊活动。其中,诱蚊诱卵杯法布放50个,将在5月19日出具结果。
应急监测现场
链接:寨卡病毒相关知识问答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重症及死亡病例罕见。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年前,本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年后,本病的发病人数和涉及国家显著增多。年前,报告国家仅限于非洲和东南亚;年以来开始于南美和中美洲国家传播。截至2月12日,已有46个国家或地区报告寨卡病毒病的传播流行。我国也已报告4例寨卡病毒病输入病例,分布于台湾、江西、广东和浙江(各1例)。
目前,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多个国家均有该病的本地流行。由于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影响,蚊虫孳生的环境扩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会在全球更广范围内传播。
具体受累国家见“寨卡病毒病与旅行建议”部分。
3.我国是否有寨卡病毒病病例?
年1月19日,台湾报告了1例由泰国输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年2月3-18日,我国内地共报告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3例,江西、广东和浙江各1例;均为轻症病例。
4.感染寨卡病毒的途径有哪些?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现在已经发现的传播途径包括:
A.可以由怀孕的母亲传播给胎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婴儿;目前尚未发现哺乳传播。
B.血液传播:可能存在血液传播途径,目前仅1例报告。
C.性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但目前尚未发现女性向男性性伴传播情况。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区域和台湾南部等地区均有埃及伊蚊分布,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
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可能为3-12天),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
10.寨卡病毒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目前对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了解甚少。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数量明显上升,提示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
另外,在-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多发性神经根炎)出现异常上升,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病因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1.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
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
12.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在排除登革热前,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避免诱发出血症状。
15.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此外,由于目前有研究证实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寨卡病毒病患者在体内病毒清除之前,应禁止性生活,或者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防止传播给他人。由于目前尚不明确病毒在精液中可存活的时长,因此尚不能明确告知寨卡病毒病患者需要持续多长时间采取性传播防护措施。
16.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