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患病影响 > 寨卡病毒来了,可90都还不知道这些
寨卡病毒来了,可90都还不知道这些
小培提醒寨卡病毒在新加坡出现疫情。中秋节及国庆节,很多家庭会外出游玩,小培建议避开疫情地区,同时也避开可能有疫情出现的地区。尤其是那些准备出游的准妈妈们!新闻
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6日晚联合发表声明说,截至6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例。记者从北京卫计委获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感染此病。
据当地媒体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新加坡本地传播的寨卡病例在一个多星期内激增,该国已经加紧采取措施应对疫情。由于伊蚊在东南亚地区滋生,意味着寨卡病毒可能在本地区成为流行病。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根据WHO疫情形势报告,自年1月1日至年9月1日期间,寨卡病毒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传播流行。其中,新加坡卫生部公布,截至年9月5日,新加坡的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数已增至人,确诊的感染人数还将上升。
传播病毒或已变种
此前,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发布联合声明称,新增的感染病例与此前发现的阿裕尼弯、沈氏通道、加冷大道和巴耶利峇大道疫区疫情有关。
新加坡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等机构对阿裕尼弯、沈氏通道疫区的两名感染者身上检测出的寨卡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后发现,病毒源自东南亚,并非从南美洲输入。该病毒很可能是原本已在东南亚传播的寨卡病毒的变种。
另外,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证实感染者中还包括30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
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王凌航表示,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云南省、广西等地。而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北至沈阳、大连,经天水、陇南,至西藏墨脱一线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从蚊虫密度来看,寨卡病毒在北方本土传播的风险比南方小得多。
(来源:《京华时报》)
继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等致病微生物,寨卡病毒是又一个传染病。寨卡病毒传播极快,从新加坡病例数量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如下):
新加坡5月13日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
8月27日首例本土传播病例
8月28日激增至41例9月1日增至人,已出现首例孕妇感染者早在今年2月初,为对抗寨卡病毒扩散,拉丁美洲14国卫生部长及世卫组织代表在蒙得维的亚召开紧急会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仅年就可能记录万起病例,这个数据有点吓人。
更为担忧的是,在2月初,我国出现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中国首例塞卡病毒感染者
在这几天前,世界卫生主治在紧急会议上宣布这种为疾病突发为“全球相关的公共健康紧急事件”,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并且与新生儿畸形相关,因此孕妇与备孕期的你尤其注意。要知道哥伦比亚,牙买加等感染此病的国家都建议女性推迟怀孕。
寨卡病毒名字的来源
寨卡病毒丛林研究站
寨卡病毒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发现地。
乌干达病毒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为了收集得到野外的黄热病病毒,在一个名为寨卡森林的野外研究站养了许多猕猴。
年4月18日,其中一只猕猴出现了发烧体温升高症状,将它的血液样本感染小鼠十天后,小鼠产生患病症状,此外研究者在小鼠脑组织内分离得到了“可传染治病物质”,在第二年塞卡森林中非洲伊蚊的体内同样的发现了该致病体,研究者将它名为寨卡病毒。
——《老病毒的新传播》
发病原理
病毒到底如何传染的——细胞若被塞卡病毒感染,塞卡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的蛋白合成机制中,并以此为模板,不断合成病毒自己的部件,最终制造出大量的新的病毒,而被感染的细胞破碎裂解,新合成的病毒就一并释放出来,一系列的症状也随之而来。
发病症状
症状主要包括卡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却很轻微。
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病毒感染者会有轻微的反应,这包括:
1、轻微的发热
2、头痛
3、皮疹
4、红肿
5、结膜炎
6、暂时性关节疼痛
……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随后逐渐缓解和消失。感染者无需住院治疗就可以痊愈。
病毒的演变
可是随着病例增多,时间的推移,另一些危害逐渐暴露。研究深入,现寨卡病毒感染与严重的免疫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相关。
年在哥伦比亚3名因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死亡的病例体内检测出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
同年,在塞卡病毒流行区,新生儿小头畸形的比例是年的近20倍,小头畸形又称小脑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它常伴有神经系统缺陷,智力发育异常且无法治愈。
正常发育大脑(左)与小头畸形比较(右)
在疑似感染塞卡病毒的孕妇体内检出胎儿患有小头畸形。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塞卡病毒可导致小头畸形,但是多国已经对此拉起警戒,哥伦比亚,牙买加等感染此病的国家建议女性推迟怀孕。
小头畸形
病毒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位疾病专家1月份表示,该病毒没有疫苗,应发病症状轻微预期80%人感染人群将不出现症状,这增加了探知该病毒感染情况的难度。
如何防被感染,我们必须知道,它是靠什么传播的。塞卡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蚊虫,而主要的宿主是白纹伊蚊与埃及斑蚊。只要有塞卡病毒,就很可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蔓延。
白纹伊蚊
纹埃及斑蚊
但是在年11月至年初,在志愿者捐献血液中检查到塞卡病毒,也可能是传染的一个途径。还有一个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性传播,在今年发现有女性患者通过性接触感染塞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