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2014年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
2014年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
1.诊断标准的变化:年新修订的狼疮诊断标准与年的相比,有如下变化:(1)增加了亚急性红斑狼疮,扩充了慢性皮肤型狼疮类型,增加了非瘢痕性脱发;(2)扩充了神经系统改变的范畴,涵盖了多发性单神经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病变等;(3)强调了抗ds-DNA抗体检测方法的重要性,ELISA方法特异性较差,所以必须两次以上高于正常值两倍才有诊断意义;(4)提出IgA型抗β2GP1抗体在狼疮诊断中的价值。
2.强调了激素的毒性: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在涉及到毒副作用方面,大剂量激素的定义是6mg/天。为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对于轻中度患者,可以间断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其疗效不劣于激素口服维持治疗的疗效;对于重度狼疮肾炎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后以霉酚酸酯维持,可使患者维持多年缓解,提示无激素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3.进一步强调了羟氯喹作为背景治疗的地位。羟氯喹血浓度的检测有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发现患者的依从性,还有利于筛选出视网膜病变的危险人群。
4.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对于改善疾病活动度及尿蛋白情况有帮助,对于预防血栓也有一定帮助,因此维生素D与羟氯喹的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狼疮的基础治疗。
5.他汀对于预防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无效,机制不清,这也使得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成为狼疮治疗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
操作指引:
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怎样看历史文章?点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