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有没有颈椎病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有没有颈椎病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外科一病区(普外、骨伤科)
年轻人每天伏案工作,颈椎病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领职业病,但是你真的了解颈椎病吗?
颈椎病的类型
一、颈型颈椎病1.症状: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2.体征: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冈上肌、冈下肌可有压痛。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早期可出现颈痛和颈部发僵,主要症状是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有的患者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出现阳性。
三、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
①四肢:一侧或双侧上肢或/和下肢麻木、无力、沉重感,上肢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下肢出现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有踩棉感。严重者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②感觉异常:躯干部出现“束带感”,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
③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2.体征:颈部多无体征。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四、交感型颈椎病1.症状:出现交感神经支配区域的异常症状,如头部头晕、头痛等、眼耳鼻喉部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皮肤排汗及感觉异常等。
2.体征:没有明显特异体征,可有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有时还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压等的变化。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1.症状:发作性眩晕、昏迷,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
2.体征:没有明显特异体征,上述症状可与颈部位置改变、活动有关。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如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必要时拍摄颈1-2开口位片)、颈部MRI、CT;血管检查(如椎动脉B超、椎动脉造影、经颅彩色多普勒、DSA、MRA可探查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
诊断标准1.颈型
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
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在做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5.椎动脉型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治疗1.一般治疗: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颈椎劳累是治疗颈椎的基础。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
(2)脱水、减轻神经根水肿;
(3)营养神经等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等);
(4)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5)改善骨代谢;
(6)中药治疗。
3.物理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频电疗法、超声波治疗、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等。
4.牵引治疗: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
(2)牵引禁忌症: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无改善者。
5.矫形支具: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咨询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白癜风有治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