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认识认识那些最熟悉的诺贝尔奖

认识认识那些最熟悉的诺贝尔奖



进入十月,也进入了诺贝尔奖颁奖季。从10月3日开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奖项相继揭晓,网络热门词汇也变了画风,“细胞自噬机制”“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悲桑辣末大

麻烦说人话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便被各种白话科普,但依然是“字我都认识,放一起我不知道啥意思”。

不过,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高冷”的、稀奇古怪的科研成果,就会变成我们最熟悉的周遭事物,和我们朝夕相处,改变我们的生活。

自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至今,有许多发明已经走下奖坛,深入了我们的生活,说出来,你全认识。

霓虹灯

都市的夜色如此多彩,霓虹灯的五颜六色是怎么来的?不同于荧光灯、白炽灯、水银灯等弧光灯,霓虹灯是靠充入玻璃管内的低压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下经辉光放电而发光。

拉姆塞(-)

年6月的一个夜晚,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和助手在实验室里意外发现:注入真空玻璃管的稀有气体不但可以导电,还发出了极其美丽的红光。拉姆赛打开了霓虹世界的大门,为地球点亮了绚烂夜色。

因发现6种惰性气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拉姆赛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LED灯

LED灯也就是发光二极管,是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小而轻,节能环保,便于运输,适用性高,是目前最理想的光源,被广泛应用在科技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左起)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LED灯的出现源于蓝光LED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者赤崎勇及其助手天野浩开始研究基于氮化镓基础上的蓝光LED,这项研究一直持续了近30年。在其基础上,年,在日亚化工工作的中村修二用烟氮化镓制造出了亮度很高的蓝光LED灯。

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凭借对蓝光LED和基于此的蓝光LED灯的研究成功,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彩色照片

黑白照片让我们得以把瞬间的光影定格,而彩色照片则令我们把色彩也留存下来。人类自有彩色照片的那一刻开始,对时光的记忆能力迈进了一大步。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很多人都曾为记录色彩而努力,大多数人选择使用彩色玻璃或者彩色颗粒为相片附加颜色,但获得的照片不是缺少细节就是颜色失真,效果不是很理想。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另辟蹊径,对黑白胶片做了小小的处理,利用入射光和反射光在胶片感光层形成的驻波结构,对曝光时的光线色彩进行选择,让没有颜色的胶片发出了色彩。

这一发明,使我们可以不借助染料和颜料,而是利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天然颜色来自然成像。

年,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基于光干涉现象的天然彩色照相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塑料制品

从儿童玩具到仪器容器,从电脑外壳到汽车部件,从牙刷牙缸到飞机零件,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多样的色彩。

(左起)施陶丁格纳塔齐格勒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是在年,由美籍比利时人贝克兰用甲醛和酚类的反应副产品,再经“电木炉”加热后,产生硬且轻巧的物质,即酚醛树脂,被称为“电木”。然而此项伟大发明一直未曾直接获得诺贝尔奖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19世纪20年代起,德国科学施陶丁格创立了高分子化学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真正开发塑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后,年,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德国科学家齐格勒正式合成了高分子塑料(聚丙烯),这终于让工艺设计师们得以用聚丙烯制成各种物件,大批坚固、实用的塑料制品涌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年,施陶丁格获诺贝尔化学奖。年,纳塔和齐格勒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青霉素

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的岁月里,人类对于细菌感染几乎是束手无策的。一个小小的伤口就可能致命,肺结核则是绝症。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它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迄今已经救活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从此,抗菌素新药不断问世,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而至今,青霉素仍然是用途最广的抗生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

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去时,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物质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

年,弗莱明因青霉素的发明和应用,而与提纯青霉素的两位医学家弗洛里和钱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维生素

维生素的发现,追根溯源,是因为“脚气病”。

这里说的脚气病,并非我们常说的“脚气”。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起初往往腿部不适(这是它中文名称的来源),最后可能心脏衰竭直至死亡。18至19世纪,在东南亚一带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死于脚气病。而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是维生素B1的缺乏,引起了多种神经炎症,比如脚气病。

艾克曼(-)

年,荷兰科学家艾克曼以军医的身份来到爪哇岛,寻找脚气病的致病菌,却意外发现,医院剩饭(精米)的小鸡患了病,而吃饲料(糙米)的小鸡很健康。由此,艾克曼发现,精米中缺少一种对健康来讲不可或缺的物质,缺乏此物质可致脚气病或多发性神经炎。

在后来的若干年中,经过若干人的努力,治疗脚气病的那种水溶性活性成分最终被分离纯化,并得名硫胺。维生素家族中的第一位维生素B1终于露出真容。艾克曼用动物验证实验打开了整个维生素世界的大门,后人循着他的足迹,完成了所有维生素的分离与确认。

年,艾克曼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次年去世。

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的最基础技术之一,我们的现代生活就建立在这样精细微妙的小小硅片上,从电脑到微波炉和洗衣机都离不开它。时至今日,芯片上的元件密度不断增长,电路宽度已经小到了十几纳米的水平。

杰克·基尔比(-)

年,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技术,用照相制版和印刷的方法,把电路和电子器件缩小到人类肉眼无法分辨的程度。迄今为止,他的发明一直在全面改造着人类的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3C产品。

年,迟到了4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给了杰克·基尔比,以表彰他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光纤技术

无论是无线还是有线网络,都要通过光纤连接到电信公司的机房、连接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在这些玻璃细丝里,我们的信息以光速传递,寰宇如一体。

高锟(-)

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认为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此后十余年间,这一设想逐步变成现实,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应用越来越广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第一个光纤系统于年成功问世。

年,“光纤之父”高锟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上列出的,只是百年诺贝尔奖的冰山一角。

核能、人类基因组、基因克隆技术……有海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重要技术突破,同样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这个世界。

摘取诺贝尔奖的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应束之高阁,而应普惠大众。”——路易斯·J·伊格纳罗(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伟哥之父”)

综合参考消息、科技日报、光明网等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编辑:孟灵修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hpm.com/jbzs/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