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临床体现 >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一、概述: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
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
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
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
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
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
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
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
麻木。
?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医鉴别诊断
?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2.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
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耳鸣、眩晕等。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Hunt
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
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
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
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
针),留针30分钟。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
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
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
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
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等
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5.刺络疗法
适用于面瘫后期,口角歪斜仍明显者。取穴:内地仓(口腔内颊部内侧相对
地仓之小静脉)。?
6.梅花针叩刺?
适用于病人患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取穴:太阳、地仓、下关、合谷、列缺等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注:面瘫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根据督脉循脊里,上达项后风府,沿前
额下行鼻柱等中医理论,予后背督脉梅花针重扣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
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
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
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
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5.风热型
主方为银翘散加减。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亦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疗法。?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六、难点分析?
1、瘫后遗症一般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理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症状,如面部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时遗留的症状及自觉症
状。?
2、面瘫患者由于病位较深,或者前期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恢复较慢,长期
制动,眼睑闭合不全。
内容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中医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