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预防治疗 > 刘方柏谈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
刘方柏谈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的一个附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在陈鼎三先生手上用以治疗四肢瘫软的疾病而收效极佳,为江尔逊先生继承用以治疗氯化钡中毒、格林巴利综合症及急性脊髓炎等,到刘方柏老师处再度拓展,始用于精神方面疾病、急性脊髓炎相关并发症等(见文后附病案)。笔者记录了刘老在与学生们讲谈中提及的个人体会,今天分享给大家,满满的干货喔!
一、机理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胃同居中州,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轴,脾升赖阳气之助,胃降赖阴气之助,脾升胃降,四肢均得以禀水谷之气。若阳不助脾,则脾不能升;阴不助胃,则胃不能降,相反而相离,四肢均不得禀水谷气。这就可以解释脾胃就虚,四肢不得禀其气而产生的痿废不用,以及脾之与胃突然升降失调而致四肢迅速瘫痪的这种“风痱”产生的原因。
脾喜刚燥,当以阳药助之使升,胃喜柔润,当以阴药助之使降。干姜辛温刚燥,守而能散,大具温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微寒而柔润,质重而具沉降之能。是方用此二味燮理脾胃之阴阳,使脾胃升降,还其气化之长,四肢均得禀水谷气,此治痱之本也。
气不足则血不运,方中人参、甘草、川芎、当归,乃八珍汤之半,补气补血;并麻黄汤,一方面可驱逐在表之邪,另一方面,因于风寒,宣畅肺气,调畅百脉,也可运气;并用于治疗卒厥暴死的还魂汤,故此方还能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的肺气膹郁之证。
综上所诉,《古今录验》续命汤中平淡的几味药能治疗如此严重的疾患,主要在于其抓住了脾胃中州的气机升降,兼顾肺气的调畅。
二、相关方剂的差异
1、小续命汤主要用于治疗正虚邪入,神气愦乱,不知人事,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本方用之得当可挽救生命,故孙思邈为之命名。与《古今录验》续命汤相比,“小续命”病因为正虚邪入,“《古今录验》”为脏腑运行混乱,“小续命”可见病人不知人事,“《古今录验》”仅为冒昧昏蒙,“小续命”多见患者言语蹇涩,“《古今录验》”则见患者喃喃自语。
2、风引汤清热镇静之剂,属重镇清热息风之法,张锡纯的建瓴汤源于此。此方多用于癫痫者,舌红脉实体壮之人。其集中龙骨、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等清热沉降之剂,且用大黄为君药泻热下邪之攻法,是与《古今录验》续命汤的根本区别。
3、侯氏黑散《中风历节病》谓“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为仲景治中风之首方。临床用于中阳不足,气血亏损,风邪入中,痰瘀阻络者。本方菊花40份,占全方分量之40%,以清利头目,平肝熄风。全方有祛风、祛痰、清热、健脾、补气、养血等作用,用于风癫患者。区别主要在于症状,“侯氏”言四肢烦重,所以症状体现一个“烦”,且是自觉四肢沉重,“《古今录验》”者仅冒昧,不烦也无昏迷,且是全身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屈伸不利,外人能看得出来。
三、谈谈风药
上述的方剂多涉及治风,这里刘老特意谈了下风药。风药的概念最早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其首创“药类法象”: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这五类。“风升生”即风药类,有疏散风邪,发汗解表,消风止痒,蹿透开闭,祛风胜湿,升举清阳,辛润散风,祛风解痉,宣散郁火,疏肝解郁等十大功能,具有升、散、行、透、蹿、动等特性。内经云“玄府乃汗孔”,后仲景提出了腠理学说,在此基础上刘完素开拓出了玄府学说,而风药对开通玄府有着重要作用。
:
孙万森(西安交大二附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个人体会:
患者男性,17岁,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0级,低热,血压不稳定。患者60余日病史,在此住院数十天,西药用尽,依然瘫软无力。
孙:与老师所说的起病急骤不同,此患者病程较长,但其证候未有迁变,显然是风邪外袭,乘克脾土,致脾病,脾不能主四肢,四肢不用,乃中风痱也。虽历时60余天,仍需宣肺离脾,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先处以炙麻黄、桂枝6g的小剂量,当归、川芎、杏仁、炙甘草、干姜各10g,党参、生石膏各15g,3剂。3天后,患者四肢肌力无明显改善,但低热无,血压趋于稳定。继用原方,增炙麻黄至9g,石膏18g,干姜12g,第三诊仍无改善,觉其脉偏数,遂减麻、桂,加大补益气血,以生黄芪30,党参15,当归15,川芎10,杏仁10,麻黄5,桂枝10,白芍15,石膏18,干姜5,并加入牡蛎,五味子,姜黄、牛膝等,5剂,因遇五一,电话询问说四肢肌力有改善,续用5剂,病人痊愈出院。
由此谈谈我的体会:1、《古今录验》续命汤既可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症也可用于慢性的;2、条文的理解、方证的对应十分重要;3、临证中要大胆使用中药;4、续命汤可以加减,慢性病程加大健脾养血益气的药。
杨国旺(医院肿瘤科)提问:
杨:请问刘老,从病证结合角度看,古今录验续命汤是否更适用于神经系统并变引起的软瘫,对于脑梗塞或出血是否适用?
答:不管脑梗或出血,通过我的临床实践,只要有是证,便可以用。关键是对条文的理解,原文所言既有瘫软又有拘急,口不能言,问其哪里痛,乃是冒昧不知痛处,讲不出来,只喃喃不成言语,拘急不得转侧,叫之坐下,他坐不下,转身是僵硬的。所以西医诊断只能做参考而不能做辩证的依据,我们讲求方证对应,有是证,便可用之,我们以后大可探索着用。
杨:谢谢刘老,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是脾病,为何起病往往急遽?这与一般临床所见脾胃疾患不同。
答:这是由于气机升降升降被阻滞,故可发病急遽。与虚而废用的情况不同,乃是虚而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于是升降失调,升降失调可以立刻产生反应。
1、治疗“心因性反应征”
年1月14日诊杨某,男,43岁。因精神异常以“心因性反应症”入某院,治疗36天,出院后因仍然神情呆滞,腰项强直,不能转侧,步态蹒跚颤抖,指掌无力,口流清涎由家人搀扶来诊。舌质红,舌体水津,苔黄厚,脉数而稍弦滑。诊为风痱,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加胆南星。服完两剂,能自行来诊。1月26日第5诊时精神健旺,行动自如,对答如流,诸症消失。
——摘自《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之“特效方是这样被发掘出来的——风痱诊断现场”
2、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张某,男,21岁,农民工,年3月6日初诊。四肢瘫软,吞咽困难16天。患者长期在广东打工,1月中旬回四川老家。2月22日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语言不清,四肢痠麻胀痛,软弱无力两天,医院。入院后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通知病危。先后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氢化可地松等治疗,未能控制病情。至吞咽全废,靠胃管注入流质和输液维持。邀余至重症监护室会诊。目前:口不能张开,完全不能进食,吞咽唾液均十分困难。神志清楚,音嘶难辨,双手软弱,无力持物,双脚由人架扶方可拖步。口中清涎不断流淌,目不能闭。急重病容。脉左三部浮数,右三部虚濡,舌胖大(口不能开,无法见到全舌)。
予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10g桂枝10g当归10g红参15g石膏30g炙草10g杏仁12g川芎12g干姜10g生白附子10g嘱每日1剂,水煎3次,混匀,分3次从胃管中注入。3月8日二诊。服完2剂,口能自如开合舌能外伸,可吞咽,撤去胃管,呼吸机等,转入普通病房。续上方2剂。3月10日,能自行进食,口涎全止,目睁闭自如,体力渐复,唯双下肢尚无力,舌转动欠灵,舌体胖大。以地黄饮子加减10剂,出院回家熬服,以资巩固。
——摘自《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之“特效方是这样被发掘出来的——风痱诊断现场”
3、治疗急性脊髓炎并发症
患者,男,50岁。在广州务工时急性脊髓炎病发,医院住院,通过西医治疗,诸症好转后出院。但长期肛门紧涩收缩,挛急闭锁,两月以来一直依靠开塞露维持大便。遂来我处。最初我予对症治疗,但完全无效。两次复诊之后,我考虑到,其发生在急性脊髓炎后,肛门收缩,看似与之无关,但因这个病产生,是这个病的并发症。疾病为体为本,症是标是象,病有定而症无定,辩证也不能离开病的本质。于是我尝试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一用即灵。
——刘老口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