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预防治疗 > 糖尿病患者要防治末梢神经炎
糖尿病患者要防治末梢神经炎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神经病变的一种,也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主要表现为手脚麻疼,故称之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因为糖尿病患者多主诉的手足麻疼或麻痛,所以有些人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炎为糖尿病手足神经炎。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出现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部位的神经病变或其他合并症。
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出现。其特点是对称性出现肢体感觉障碍,下肢多于上肢,感觉异常早于疼痛出现。主要表现为麻木、蚁行、虫爬、手足冰冷或灼热、触电感以致出现手套或袜样感等,亦有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其次也可表现为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疼痛呈冷痛或灼痛,针刺样疼痛最为多见,严重者疼痛剧烈难忍,夜间加重,甚至或不能覆盖衣被。亦有肢端厥冷疼痛,触之冰冷,局部皮肤紫暗或局部出现多处色素沉着等。
一、主要表现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根据受损害的神经不同而异,具体如下:1、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1)躯体感觉性:最常见(80%左右)。起病隐袭,与血糖控制不良无明显关系,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诉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有麻痛、刺痛、烧灼等感觉,症状以夜间为重,四肢裸露可使症状减轻。有时表现为肢体发凉或其他不适。此型神经病变一般呈进行性发展。检查时可发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者丧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无运动功能障碍。
(2)躯体运动性:多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但其发病缓慢。
2、局灶性和多灶性神经病:局灶性神经病的发展常较快,局限于单个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疼痛为最常见的表现。近端神经常选择性的影响坐骨神经或胫神经;远端神经经常影响腓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局灶性神经病变亦可见于脑神经损害。常无其他症状而突然出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损害,偶尔损害展神经、面神经。
二、次要表现
1、糖尿病痛性神经病主要发生于病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诉泛发性肢体或躯干疼痛。肌无力往往十分明显,有些患者呈神经病性恶病质。此型对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恢复的时间常较长。
2、假性跛行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伴步行时的局部疼痛,但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其发生机制未明,可能与动-静脉分流、短路有关,因而在活动时因血液供应减少而发生缺血性疼痛和运动障碍。
3、皮肤渐进性坏死发生局限性逐渐加重的皮肤溃疡,可能是由于局部的神经病变而丧失功能,缺乏神经支配所致,病变多发生于下肢远端的前部,以女性多见。
4、糖尿病性癫痫以局限性运动发作常见,不引起意识障碍,常可伴有癫痫后瘫痪或失语,可自行恢复。抗癫痫治疗无效,须控制血糖后发作方可停止。
5、糖尿病脊髓病变多见于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以胸中下段多见,亦可见于颈部,多见于男性,明显肌萎缩、无力、不对称,近端、下肢常见。病变部位可有疼痛、无感觉或营养障碍。
三、治疗原则
第一线治疗应为预防和教育,通过较好的血糖控制,可能预防和逆转神经的代谢异常甚至病理改变,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四、具体治疗方法
1、控制血糖严格、稳定地控制血糖能够减轻症状,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程。对中老年发病居多的II型糖尿病患者,如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无服药禁忌的情况下)能达到满意控制血糖的,则可不用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低血糖而加重或发生心脑血管病变。严格的血糖控制并纠正代谢的其他异常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措施,如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的控制血糖,应尽早应用胰岛素。
2、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应用增加神经血流、改善神经营养、纠正代谢紊乱等药物。
(1)荃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临床上对轻中度神经病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有所改善。推荐剂量为每日mg。不良反应有头痛、腹痛、腹泻等,少数可致转氨酶升高,在用药前检查肝肾功能。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有关,两者可互为因果。ACEI可抑制Ang-II的产生,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神经血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常用药物:福辛普利(蒙诺),每次10~40mg,每日一次,口服;贝那普利(洛丁新),每次2.5~20mg,每日1~2次,口服;依那普利,每次2.5~20mg,每日1~2次,口服;卡托普利(开博通),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在肾功能不全时,除福辛普利外,应适当减少用量。
(3)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促进微血管生长,阻滞钙内流,故可促进神经血流量增加,改善神经突触前肾上腺素能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缺血缺氧。常用剂量为40~60mg/天,分2~3次服用。
(4)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外源性给药可顺利渗入神经组织及细胞内,促进细胞内核酸、蛋白和脂质的形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对神经病变所致的麻木效果较好。常用剂量为1.5mg/d,分3次服用。
(5)肌醇:根据高血糖时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神经细胞内肌醇的耗竭,可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6)神经节苷脂(GA):为复合糖脂,商品名康络素,能改善轴索形态,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改善神经功能。常用剂量2~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
(7)氨基胍:可抑制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通过神经微血管的作用防止神经缺氧并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此类药物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前景药物。
(8)y-亚麻酸:神经病变时存在必须脂肪酸代谢紊乱,补充y-亚麻酸能增加神经内血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9)前列腺素E:可扩血管,减轻血液粘滞度,~ug/d,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麻木、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10)山莨菪碱(-2):可改善微循环,口服或静脉滴注均可,但有可能诱发尿潴留,尤其是对中老年男性。从小剂量开始,如5-30mg/d,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
(11)恒济悦泰胶囊
使用注意1.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可以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每次的服用量。
使用注意2.对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不能立即停止胰岛素注射。
使用注意3.Ⅱ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服用"恒济悦泰"胶囊时,可根据病情可加服B族维生素B1、B6、腺苷辅酶B12等。
3、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一般的止痛药常无效,可用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口服,或卡马西平0.1g,每日3次,口服。也可选用三环类抗抑郁剂,能抑制神经轴突对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疼痛的阈值而起止痛作用。
4、其他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做些有创治疗,常见的有椎管内治疗,交感神经射频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等,对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等效果明显。
疼痛科的诊疗范围:
1、脊柱源性疼痛:颈椎病;颈椎、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小关节疼痛;脊神经疼痛等。
2、病理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等。
3、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等。
4、骨关节疼痛:肩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髋关节疼痛;踝关节疼痛及其他小关节疼痛。
5、癌性疼痛。
6、其他疼痛:顽固性呃逆;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幻肢痛;残肢痛;缺血性疼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