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预防治疗 > MM美周见路瑾教授MM周围神经病
MM美周见路瑾教授MM周围神经病
《多发性骨髓瘤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学术活动中,医院的路瑾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并发症”这一经典话题,针对这一话题路瑾教授从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以下就是针对第三个层面“MM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感染、血栓栓塞的管理”直播内容的精彩回顾。
MM周围神经病变(PN)的管理
周围神经病变(PN)是MM既与疾病本身有关又与治疗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约1%-20%MM患者在诊断时即存在PN,而治疗过程中高达75%患者曾经历不同程度的PN,很多药物如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尤其硼替佐米,甚至新型免疫治疗药物CD38单抗都会在治疗过程中引发PN,因此,PN是非常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并发症。
沙利度胺引发的PN(TiPN)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剂量累积效应,沙利度胺mg/d使用约14周(累积剂量低于20g),即可出现TiPN,长期用药PN将逐渐加重。如一项研究表明,沙利度胺使用6个月时,PN发生率为52.5%,使用一年以上,PN发生率则高达75%,其中3级及以上PN发生率达27.5%。
TiPN主要表现在于手指间疼痛,且痛觉敏感,摸一张纸就感觉刀划过一样,此外,还包括耳聋、便秘等,出现这些症状可能需要降低沙利度胺的剂量至50mg,若患者还不能耐受则停用沙利度胺,换用二代或者三代免疫调节剂。
研究表明不同的治疗方案引起的PN发生率不同,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其PN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案。调整硼替佐米的用药方式可以降低PN发生风险,一项研究表明,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PN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静脉给药的53%,且皮下注射各级的PN发生率均显著较低,包括≥2级PN(24%vs.41%)及≥3级PN(6%vs.16%)。此外,将硼替佐米一周两次改成一周一次使用,也能有效降低PN发生率。
MM疼痛的管理
年EMN指南对疼痛的管理推荐指出,轻度疼痛,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1B级);全部MM患者应避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C级);轻中度疼痛,可以口服曲马多或可待因(C级);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可应用芬太尼等(1B级);重度慢性疼痛,可行麻醉药物神经阻滞等;急性重度疼痛,可皮下应用阿片类药物(2B级),且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者,应当给予轻泻剂(1A级);所有慢性疼痛患者,可以考虑钙通道阻滞剂等。
MM感染的管理
MM的四大支柱治疗药物包括单抗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激素。不同方案引发的感染发生率不同,尤其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的应用会增加MM患者感染风险。MM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不像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热40度或败血症,发生感染的MM患者可以没有发热,而做肺部CT发现肺部有感染,或者中枢出现真菌感染等,因此,感染也是MM管理的常见问题。
EMN指南对感染的MM患者治疗推荐指出,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治疗或在ASCT/同种异体-SCT期间的患者,可以应用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预防带状疱疹病毒;对于应用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期间感染发生率增加的患者,治疗前3个月至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预防各种感染,由于患者的免疫反应不足,因此所有疫苗的效果均不能保证。
MM血栓栓塞(VTE)的管理
MM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VTE发生率不同,免疫调节剂的VTE发生率相对较高。年EMN指南对VTE的预防与治疗推荐指出,拟开始免疫调节剂治疗的MM患者应当接受VTE风险评估,在治疗期间接受合理的抗凝治疗(1A级)。没有禁忌的低危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mg)预防(1B级),有禁忌症的非低危患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全量的华法林(1B级)。
精彩视频请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请
专家简介
路瑾教授
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进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淋巴瘤、细胞免疫治疗等的临床以及实验室的研究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会长兼骨髓瘤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多发性骨髓瘤联盟理事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医院学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成员
医院支社主委
精彩节目,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