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饮食调养 > 中日甲午战争的奇闻吃大米吃死的日军,比阵
中日甲午战争的奇闻吃大米吃死的日军,比阵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甚至在二战前夕一度成为了和文豪夏目漱石齐名般存在的文人。虽然森鸥外是文学大家,但是他在医学界的贡献也非常巨大。中日甲午战争时,日军有着数量惊人的非作战减员,大部分是因为脚气病引起的。这里的脚气病,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真菌感染引起的“香港脚”,而是一种多发性神经炎,B族维生素导致的疾病,俗称“脚气病”。
说是脚气病,其实并不是患者的脚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指患者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甚至出现心律不齐、感官退化的严重情况。严重时会引起“脚气病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心包水肿而导致死亡。一般患者会先手脚麻痹,接着蔓延到四肢,最后死于急性心脏病或者肺部衰竭,奇怪的是,这种病仅仅发生在东亚,而在欧美地区并未出现此种症状。
这无疑令很多人感到奇怪,于是森鸥外就开始研究出现脚气病的原因,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把出现脚气病与同时期的精米大规模普及联系在了一起。日军军队的军粮供应以精米为主,当时日本军人只吃精米,很少吃杂粮。很多参军的平民主要愿望就是能吃上精米。由于精米缺乏B族维生素,长期以精米为主食,让日军很容易患上脚气病。
日本陆军饮食由于副食较少,精密较多,所以极易罹患脚气病
日本军官正在吃一个“大和煮”罐头
同时,由于强调营养的均衡,副食也越来越被日本陆军看重,在海军的咖喱食品的启发下,日本陆军研发了一种传统风味的罐头制品“大和煮”,其中加入牛油、酱油、白砂糖和生姜,并且主食有时还会用鲸鱼肉来替代。但是在二战的后期,日本国内资源愈发枯竭,“大和煮”内的肉也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廉价的马肉以及碎石,这一切也都昭示着,日本离战败已然不远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