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饮食调养 > 名医讲堂丨面瘫康复操五步法
名医讲堂丨面瘫康复操五步法
面
瘫
康
复
五步操
池响峰教授告诉您:通过近20年的临床治疗面瘫中发现,很多面瘫患者针灸治疗后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予以面瘫康复操训练后,发现效果比几次针灸还明显,所以将面瘫康复操纳入患者治疗方法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拿治疗面瘫——面瘫康复五步法
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腿自然屈曲,使全身放松,医者端坐于患者头顶侧,双手手掌自然伸直平放于患者面部两侧,腕关节略背伸。
2.操作过程中手法不宜过快,力量均匀,不宜过度施压。
3.操作过程中医者手法应结合患者面部肌肉的运动节律,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
4.每步重复操作30次,完成五步后作下一遍,共作三遍。
01
推嘴角
1.医者将双手大鱼际紧贴患者双侧嘴角,沿着患者地仓穴向颊车穴方向作推法和压法。
2.同时患者用力鼓气。
3.作用肌群:口轮匝肌、咬肌等。
推嘴角
02
推口轮匝肌
1.医者双手拇指指腹平放于患者上下口轮匝肌口角处,双拇指上下交叉沿着上下口轮匝肌的走向分别做由左往右或由右往左的手法,采用拨法和推法。
2.同时患者嘟嘴。
3.作用肌群:口轮匝肌等。
推口轮匝肌
03
推迎香穴
1.医者双拇指分别平放于双侧迎香穴处,双拇指紧按患者双侧迎香穴,配合患者吸气皱鼻作轻微向上推压动作,患侧提推压动作稍重于健侧。
2.患者深吸气皱鼻。
3.作用肌群:上唇方肌、鼻肌等。
推迎香穴
04
推眼轮匝肌
1.医者双手大鱼际分别置于双眼眼轮匝肌眼角处,沿着眼轮匝肌眼角处做缓慢的由内向外的推压动作,患侧稍用力推压。
2.患者用力闭眼。
3.作用肌群:眼轮匝肌等。
推眼轮匝肌
05
推拿额肌
1.医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的指腹沿着额肌、额腹从眉弓向前发际方向推拉。
2.患者用力向上皱额。
3.作用肌群:额肌等。
推拿额肌
推拿治疗面瘫机理:
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面瘫的介绍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的主要表现是口眼向一侧歪斜,歪向健侧;患侧面部肌肉麻木、瘫痪,(或伴额纹消失),眼裂增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等等表现。
Q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池响峰教授:面瘫病因主要分为8大点:
(1)感染性病变耳部带状疱疹、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
(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3)肿瘤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
(4)外伤颅底骨折、面部外伤。
(5)中毒如酒精中毒。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血管机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Q
周围性面瘫的机理又分为哪些?
池响峰教授:无论何种原因的损害均可引起神经传导阻滞与瓦勒变性,依其程度可分为:
1、神经失用为轻度损伤引起的神经传导阻滞,无轴索变性,无髓鞘与神经纤维中断,肌肉瘫痪而不萎缩,去除病因后短期内能完全恢复。
2、轴索断裂损伤的面神经远端,神经轴索与髓鞘变性而鞘膜完整。变性轴索和髓鞘后被吸收,轴索即可从近端沿中空的鞘膜管以每日约1mm的速度向远端再生,直至运动终板,神经传导得以部分或全部恢复。
3、神经断裂系神经干完全断裂,伴神经远端变性,断端若能对合,则神经鞘膜的血红细胞首先再生。随后轴索沿已修复的鞘膜管向远端发芽伸延,若神经缺失较多,两断端无法对合,近端虽能再生,但因失去了鞘膜管的导向和桥梁作用,只能杂乱生长形成球状残端(神经瘤),须经手术切除后改道吻合或移植神经才可望恢复。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首先迟缓,后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和纤维化,神经再生需在此前完成,否则功能难全恢复,有时尚可遗留联带运动,肌痉挛等后果。
面瘫中医分型
风寒阻络型、风热外袭型、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
面瘫治疗方法一:中药方剂
牵正散加减。
组方:白附子6g、白僵蚕6g、全蝎(去毒,并生用)3g、地龙9g、蜈蚣3g、钩藤9g、当归9g、白芍12g、川芎9g、防风12g
功效与方义:祛风解痉、化痰活血通络。方中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长于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防风疏风通络、活血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虫类药物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作用强。以上诸药相配,药力径走头面经络,直达病所。
面瘫治疗方法二:针灸
急性期
时间:发病后1-7天
手法:泻法为主,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与少阳经穴为主,以远部取穴、邻近取穴为辅。
取穴:太阳、下关、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迎香、风池、阳白、攒竹、足三里等。
平稳期
时间:发病后7-20天
手法:不宜过重,应平补平泻或虚补实泻。
取穴:头面部阳明、少阳经局部穴位为主,如患侧太阳、承泣、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风池等。
恢复期
时间:发病后20-60天
手法:除足三里用补法外,其余均用平补平泻。
取穴:局部取穴配合远端取穴,选穴基本同平稳期,仍以阳明、少阳经为主,取百会、阳白、攒竹、下关、四白、迎香、颊车、地仓、阳陵泉、足三里,均取患侧,合谷取对侧。
后遗症期
时间:发病2个月后
手法: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颊车透颧髎;足三里、三阴交捻转补法,余均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患侧风池、完骨、百会、攒竹、阳白、太阳、丝竹空、下关、四白、颊车、地仓、迎香、夹承浆及阳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
病例分享
患者面瘫一天来诊,经过激素冲击治疗、牵拉滞针术和穴位注射营养神经治疗一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