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饮食调养 > 针灸治疗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襄阳市中医
针灸治疗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襄阳市中医
针灸治疗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
——医院优势技术系列报道之二十七
面神经炎,祖国医学称为“面瘫”、“口僻”,属“中风”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主。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僻。
张女士,50岁,以“突发右(R)侧口角歪斜3天”来医院针灸科就诊。张女士家住汉江边,平素喜爱晨练,三天前在江边散步回家后出现右侧口角歪斜,刷牙、喝水时口角漏水,右眼闭合不全,迎风即流泪,右眉也不能抬起来,即到附近诊所输液(具体不详)治疗,三天后患者感面部症状未见好转,医院针灸科就诊。该科门诊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右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偏向对侧、鼓腮漏气。结合张女士的情况,考虑为右侧面神经炎,予以针灸、拔罐及面部热敷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并指导给予功能锻炼,治疗2周左右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继续一周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无复发。
治疗优势
该科主任鄢燕介绍说,针灸因其简、便、廉、效等特点长期以来广泛用于面神经炎的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疗效肯定。从针刺治疗的时机到腧穴的选取均有其科学性和规律性。针刺是通过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调整肌张力,从而使局部炎症、水肿得以消退和吸收,重建面部表情肌的功能,使症状缓解或消除。临床上将面神经炎分为三期:发病l~7d为急性期,8—20d为静止期,20d以上为恢复期,①急性期:面部穴位采用浮针挂刺,轻刺激,留针期间不行针。合谷穴平补平泻。②静止期:面部穴位以“透刺”为主,针刺手法以“泻实”为主,强刺激。③恢复期:面部穴位“透刺”与“直刺”为主,平补平泻,中等刺激。
鄢主任称,早期的预防和对面神经炎的正确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患病后治疗中,中医优势更加明显。结合中医对面神经炎的认识,使该科的治疗模式更加灵活,更加个体化。面神经炎属中医学“面瘫”、“口僻”范畴,《景岳全书·非风》谓:“凡非风口眼斜,有寒热之辨。在经曰:足阳明之筋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故该科在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主要治疗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将面神经炎分为风寒、风热、气血亏虚三型,分别施以温灸祛寒、泻热、补益气血等治疗原则和操作手法,并与临床分期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科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重,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结合,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相延续。通过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系统综合治疗对面神经炎疗效满意。
专家提醒
鄢主任提醒:早期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避免面部特别是耳后直接吹风受凉,一旦患上面神经炎,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面部避免受寒,出门时佩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因面部表情肌、咀嚼肌功能失调,应加强自我功能锻炼,可对着镜子进行皱眉、举额、用力闭眼、露齿、噘嘴、吹口哨、鼓腮等动作。每日作数次,每次数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等,面肌的功能训练对缩短疗程有重要意义。面神经炎的预后与面神经食物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面瘫程度越轻其预后越好,重度麻痹者预后较差,发病时伴有乳突区疼痛、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房颤、心绞痛或以往有心肌梗死者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面瘫持续的时间越长(2个月仍不开始好转者)其预后越差。(赵晓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