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饮食调养 > 颈椎病,中医有妙方
颈椎病,中医有妙方
张小医说,说医解案。
有意切磋,欢迎来稿。
颈椎病,中医有妙方
作者/张寿昌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电子产品占据了人们的很多时间,低头族们上班看电脑,下班看手机,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颈椎病。此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两年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颈椎病数十例,疗效十分满意。
病案如下:
夏**,女,38岁,财务人员,年9月6日初诊。患者形体偏瘦,平素体质弱,易怕冷,易疲劳,睡眠一般。半年前因工作劳累后出现颈肩酸痛僵硬,左手发麻,头晕等症状。颈椎片显示生理弯曲变直。医院针灸、推拿和自服颈复康等中成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舌淡苔薄白,脉弱,遂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
黄芪15g桂枝10g赤白芍各6g
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
葛根15g木瓜10g羌活10g
桑枝15g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一周后复诊,症状明显缓解。效不更方,守方20剂,诸症消失,再无发作。
案解:
中医角度,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项强”等范畴,为中老年常见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病多因颈部长期劳损,受寒等原因所致。病情有轻有重,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酸痛,脖子僵硬,活动受限,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少数患者可见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十分痛苦。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治疗颈椎病难得妙方,此方始见于《金匮要略》,为治“血痹,身体不仁者”所设,由黄芪、桂枝、芍药、大枣、生姜五味药物组成,具有补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用于营卫气血不足之人,复受风寒之邪导致阳气不通,血行不畅以致肌肤麻木不仁或酸痛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从方意上看,为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桂枝汤本为仲景伤寒论出现最多的方子,配伍精当,以甘草为中心,桂枝与生姜辛甘化阳,芍药与大枣酸甘化阴,为调和营卫,和阴阳气血之圣方。人之颈椎为督脉所过之处,也为气血向头面鼓舞的关隘,本方以桂枝汤去甘草,意在使药性不再守中,而是向外、向四肢、向头面发散,加入升阳益气最力的黄芪,力求鼓舞气血直达体表四末及头面。颈椎两侧肌肉气血得以鼓舞,整个颈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以缓解肌肉酸痛、僵硬、手麻等诸多不适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适用于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为主证的疾病,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等。对以肢体疼痛、无力、僵硬、痉挛、运动障碍以及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病、中风后遗症、不安腿综合征等,都有显著疗效。
临床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须灵活加减,提高疗效。颈肩酸痛加木瓜、羌活、葛根;手麻加当归、鸡血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骨质增生加威灵仙、川牛膝。
颈椎病患者平时须注意做颈椎操或拉伸运动,减少伏案时间,注意保暖,配合中药治疗,效果会更好。
版权声明:
作者:张寿昌。编辑:茯苓中医学社。
患者体质各异,具体医案仅作为思路探讨,不作为未就诊患者的处方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