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病因 > 感冒流感傻傻分不清楚

感冒流感傻傻分不清楚



黃照開醫生

Dr.JackWong

照開國際醫療中心醫事總監

中山醫科大學家庭醫生整形醫院特約醫生

澳門泰福馬龍日間醫院特約醫生

美國美容醫學學院會員

定義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並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並發症而導致死亡。

病因

流感病毒所致,該病毒不耐熱,℃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乾燥,真空乾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數為2~4天。

2.表現

(1)單純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外眥輕度充血。如無並發症呈自限性過程,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週。輕症流感與普通感冒相似,症狀輕,2~3天可恢復。

(2)肺炎型流感實質上就是並發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見於老年人、兒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或膿性痰、呼吸急促、發紺,肺部可聞及濕囉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現為高熱、休克、呼吸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症狀,病死率高。

(4)胃腸型流感除發熱外,以嘔吐、腹痛、腹瀉為顯著特點,兒童多於成人。2~3天即可恢復。

(5)特殊人群流感臨床表現①兒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節。一般健康兒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現為輕型流感,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頭痛,少部分出現肌痛、嘔吐、腹瀉。嬰幼兒流感的臨床症狀往往不典型,可出現高熱驚厥。新生兒流感少見,但易合併肺炎,常有敗血症表現,如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在小兒,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及胃腸道症狀較成人常見。②老年人流感65歲以上流感患者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原發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後病情多較重,病情進展快,發生肺炎率高於青壯年人,其他系統損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導致的心電圖異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並發腦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③妊娠婦女流感中晚期妊娠婦女感染流感病毒後除發熱、咳嗽等表現外,易發生肺炎,迅速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窘迫及胎死宮內。可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的加重,病情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④免疫缺陷人群流感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者,感染流感病毒後發生重症流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由於易出現流感病毒性肺炎,發病後可迅速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及發紺,病死率高。

檢查

1.外周血檢測

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重症病例也可以升高。若合併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血液生化檢查

部分病例出現低鉀血症,少數病例肌酸激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學相關檢查

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主要方法;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於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4.影像學檢查

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支氣管紋理增多的支氣管感染徵象,重症患者可出現肺部浸潤性病變或胸腔積液,甚至融合成片。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病原學相關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於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1.病毒核酸檢測

以RT-PCR(最好採用real-time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區分病毒類型和亞型,一般能在4-6小時內獲得結果。

2.病毒分離培養

從呼吸道標本中分離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節,流感樣病例快速抗原診斷和免疫熒光法檢測陰性的患者建議也作病毒分離。

3.病毒抗原檢測(快速診斷試劑檢測)

快速抗原檢測方法可採用免疫熒光的方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細胞),使用單克隆抗體來區分甲、乙型流感,一般可在數小時以內獲得結果。其他還有膠體金試驗,一般能在10~30分鐘獲得結果。對快速檢測結果的解釋應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臨床症狀綜合考慮:在非流行期,陽性篩查結果有可能是假陽性;在流行期,陰性的篩選檢測結果可能是假陰性;這兩種情況均應考慮使用RT-PCR或病毒分離培養作進一步確認。

4.血清學診斷

檢測流感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水平。動態檢測的IgG抗體水平恢復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顧性診斷意義。

並發症

(1)細菌性肺炎發生率為5~15%。流感起病後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復期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肺部濕性囉音及肺實變體徵。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或流感嗜血桿菌等為主。

(2)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包括衣原體、支原體、嗜肺軍團菌、真菌(曲霉菌)等,對流感患者的肺炎經常規抗感染治療無效時,應考慮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3)其他病毒性肺炎常見的有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發生率高,並可使病情加重,臨床上難以和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相區別,相關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有助於鑑別診斷。

(4)Reye綜合徵(瑞氏綜合徵)偶見於14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解熱鎮痛藥物者。主要表現為退熱後出現噁心、嘔吐、繼之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肝大,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發病機制不清楚。

(5)心臟損害心臟損傷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而肌鈣蛋白異常少見,多可恢復。重症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

(6)神經系統損傷包括腦脊髓炎、橫斷性脊髓炎、無菌性腦膜炎、局灶性神經功能紊亂、急性感染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格林巴利綜合徵)。

(7)肌炎和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在流感中罕見。主要症狀有肌無力、腎衰竭,CK升高。

治療

1.一般對症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症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治療原則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要堅持預防隔離與藥物治療並重、対因治療與對症治療並重的原則。基本原則包括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加強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並發症,以及合理應用對症治療藥物等。

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在發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儘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雖然有資料表明發病48小時後使用神經氨酸酶抑製劑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數研究證明早期治療療效更為肯定。

預防

季節性流感在人與人間傳播能力很強,與有限的有效治療措施相比積極防控更為重要。主要的預防措施如下。

加強個人衛生知識宣傳教育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2.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

3.經常徹底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4.流行期間如出現流感樣症狀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應呼吸道隔離1週或至主要症狀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

6.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7.秋冬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

8.機構內暴發流行的防控:當流感已在社區流行時,同一機構內如在72小時內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現流感樣症狀就應警惕,積極進行病原學檢測。一旦確診應要求患者入院治療或居家休養,搞好個人衛生,盡量避免、減少與他人接觸。當確認為機構內暴發後,應按《傳染病防治法》及《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來執行。醫院內感染暴發時,有關隔離防護等措施應參照相關技術指南的規定來執行。

9.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並發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種方能獲有效保護,疫苗毒株的更換由WHO根據全球監測結果來決定。優先接種人群:

(1)患流感後發生並發症風險較高的人群①6~59月齡嬰幼兒。②≥60歲老人。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腎病、肝病、血液病、代謝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兒童。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兒童。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經系統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難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誤吸風險者。⑥長期居住療養院等慢性疾病護理機構者。⑦妊娠期婦女及計劃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婦女。⑧18歲以下青少年長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療者。

(2)有較大機會將流感病毒傳播給高危人群的人員①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人員。②敬老院、療養院等慢性疾病護理機構工作人員。③患流感後並發症風險較高人群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3)禁忌者①對卵蛋白或任何疫苗過敏者。②中、重度急性發熱者。③曾患格林巴利綜合徵者。④醫師認為其他不能接種流感疫苗者。

(4)接種方法和時機①從未接種過流感疫苗、或前一年僅接種1劑的6月齡~9歲兒童應接種2劑,間隔4週;以後每年在流感高發季節前接種1劑。其他人群每年1劑。②接種途徑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議嬰幼兒選擇大腿外側肌肉注射。③我國大多數地區應在每年10月前開始接種。

10.抗病毒藥物預防: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高合併症風險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應選擇對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藥物作為預防藥物,療程應由醫師決定,一般1~2週。對於那些雖已接種疫苗但因各種原因導致免疫抑制,預計難於獲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藥物預防及投藥時機、療程、劑量等也應由醫師來做出判斷。

*以上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

*讀者如對保健及美容有任何疑問,歡迎電郵至jackwong

gmail.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hpm.com/jbby/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