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有家长问,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具体到每一个疫苗,可能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说明书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所有要全面了解不良反应,需要阅读相应的说明书。

现在,有些厂家的疫苗说明书比较全面和详实,但是个别厂家的则比较笼统。好在尚未出台的《疫苗管理法》对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修订有了明确的规定,这对全面认识疫苗的不良反应将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

北京天坛口服I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说明书

说明书里面写到:

十分常见:发热、腹泻

常见:烦躁(易激惹)、呕吐

主要为发热,发生率为35.11%-39.36%,其次为腹泻,发生率为4.17%~10.64%,此外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烦躁(易激惹)2.08%~4.26%,呕吐1.06%~3.19%。

上述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小编以《中国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为依据,从整体的角度,包括了所有的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对报告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几个概念

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

常见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简单的分为:

高热,为全身反应。

红肿,为接种部位的反应。

硬结,为接种部位的反应。

其中,高热的发生病例数最多,其次为红肿,最后为硬结。

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中,麻疹的高热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乙脑减毒活疫苗。白破疫苗的红肿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的硬结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百白破疫苗。

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

过敏性反应: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其他过敏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主要包括热性惊厥,抽搐/惊厥,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炎和脑膜炎,脑病,癫痫,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等。

卡介苗(BCG)特异反应:包括BCG淋巴结炎,BCG局部脓肿,播散性BCG感染等

注射部位反应:无菌性脓肿等

其他反应

异常反应的发生水平远小于一般反应。居首位的为过敏性反应,占92%,卡介苗特异反应占3.6%,居第二位,神经系统反应占3.2%,居第三位,注射部位反应占1.16%,其他占0.54%。

过敏性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91%,血管性水肿占3%,其他构成比均少于1%。

值得一提的是年过敏性休克全国一共发生78例,发生率为0.02/10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万个剂次中间会发生一例过敏性休克。因为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接种后,需要在现场观察30分钟,以便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能够及时救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hpm.com/jbzs/13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