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少时不规范nbsp老大退千里
少时不规范nbsp老大退千里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音乐基础知识课堂” 文/李建华
通过观看CCTV业余组小提琴比赛,看到一些选手演奏得非常成功,从听觉到视觉都很舒畅、很美、很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格,就是标准的高度。琴童习琴一开始要按照规矩来学,有了规范的站姿、手型,才能有良好的音准,好听的发音,才能良性循环地学习下去。不然,即便你演奏的曲目再难,也很难达到相应的水平。到头来,还是要从零开始纠正错误姿势。年龄越大,习惯越久,越难纠正。到了二十几岁就难往上走了,不进则退,甚至会连十几岁时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家长多数不懂小提琴,不懂五线谱,但是要懂得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基本要求监督孩子。切忌以快乐学琴为借口,让孩子随心所欲、我行我素,视小提琴为玩具玩耍。快乐,是有章法下的快乐;健康,是肌体和心理的健康,不规范学习的本身就是心里的不服从和抗拒。耐心说服孩子是家长的职责。严格与耐心并重,陪练才有效果。
1、持琴不稳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拉小提琴的姿势本身就是与身体自然状态不协调的。头要歪点,下颌要夹住琴,琴下面压着锁骨,肩垫还压着肋骨,左手托住琴,左臂还要向里别。不如钢琴上手那么自然、放松、舒服,但是这些我们必须克服。俗话讲:习惯成自然。按照标准规范姿势拉琴,慢慢地形成习惯。孩子越小,适应力越强,肌肉的耐力也随之增强。有几年琴龄的孩子,左肩会比右肩高些,左肩钾的肌肉也发达,所以再次提醒家长,按摩非常必要,保持两侧平衡才是健康的。
持琴不稳往往是琴夹得过浅,琴腮托部位要紧贴在左下颌里面,与皮肤不要有空隙,防止拉琴时琴身松动。
检查办法:陪练时,家长可以突然叫停,然后将琴轻轻地向外拽一下,拽出来了,说明没夹住,夹得不正确。
2、左手的正确姿势。
琴也不是死死地靠下颌夹住,还需要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的关节部分或虎口之间自然地托住琴颈,并可以前后滑动,而不要抓紧琴颈,尤其是拇指关节会自然向内使劲。
纠正方法:音阶练习的时候,可以拉一弓或两弓时,拇指向前和向后分别转到一圈,松动一下拇指的紧张,这样连续做上一分钟两分钟都可以。
3、练琴时身体易走形怎么办?
有的琴童夹琴时很好,拉着,拉着,你发现他的下颌竟在拉线板的上面或靠右侧了。这不仅影响发音也极不舒服,头部的位置移动了,琴与身体的角度一定变化。不舒服的时候就要调整到舒服的位置,一段拉琴结束,我们可能要不断地做调整,琴也会不断地晃来晃去。
纠正的方法:加强自我感觉和自我控制之外,照镜子练是个好办法。
4、琴头过低危害甚大。
琴童包括专业学生普遍问题是琴头过低。琴头过低的原因是左手向上托举的力度不够,除形象受损之外,身体也受损。坚硬的桥式肩垫顶住肋软骨,久而久之,会造成软骨变形,我亲眼所见。严重的可以造成颈椎病、臂丛神经炎等多种职业病。另一方面,琴头过低说明不放松,最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琴的发声效果,也是拉琴的一大忌。林耀基大师生前极力反对琴头低,要求学生必须改正。
纠正的方法:首先检查持琴是否正确,保证琴头与鼻尖同高,加强主观意识,增强左手和左臂的力量。练琴过程中家长老说话会影响拉琴的环境,用手或小棍抬下琴头示意就可以。这个问题很顽固,我们要有耐心,从心里说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