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童装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质量安全风险
童装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质量安全风险
童装: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1.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及应用。
儿童作为不可控群体最容易受到危害,一方面他们缺乏辨别潜在危险的能力,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很容易导致各类机械性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低于成年人,易受到各类有害物质的影响和侵害。增塑剂在纺织品中主要出现在经过聚氨酯(PU)或聚氯乙烯(PVC)涂层整理的产品,以及一些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的服装饰件,如纽扣、珠片等。在纺织品中加入PVC,通常可利用PVC塑料的优良特性,使得纺织品在美观、实用、特殊功效等方面得到改善。长期以来,纺织品中的增塑剂主要以邻苯类产品(邻苯二甲酸酯)为主。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类环境激素,最常用的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6种。其具有无色无味、挥发性低和耐低温等特点,是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增塑剂,可有效改进产品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但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没有与高分子物质聚合,且其分子质量较小,因此迁移特性比较显著。纺织品与人紧密接触时,纺织品中的PVC增塑剂就可能迁移至人体内。
2.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环境保护部门通过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引发肝组织癌变[2],扰乱内分泌系统。低剂量的DEHP的急毒性不高,但对生物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已经将DEHP列为潜在促癌剂,美国环保署也将DEHP列为致癌物(第2B类)[3]。科学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环境雌激素物质,具有生殖和发育毒性,一些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甚至具有致癌性[4-5]。年2月,欧盟将DEHP、BBP和DBP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作为首批通过的REACH需授权物质正式纳入REACH法规授权名单,其判定依据是上述物质具有生殖毒性(第1B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可通过呼吸、饮食、静脉注射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对外周神经系统有损伤作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对中
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6]。许多权威科研机构和国际研究小组已认定,一些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男性生殖能力减弱、引发女性性早熟,并且可能通过胎盘脂质及锌代谢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胚胎生长缓慢。
3.增塑剂在儿童服装/服饰中的存在方式。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解读CPSIA第条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材料包括:(1)聚氯乙烯(PVC),其相关聚合物如聚偏氯乙烯(PVDC)、聚乙烯基醋酸酯(PVA),此类材料为高危物质;(2)除聚烯烃以外,柔软或有弹性的塑料;(3)除硅胶和天然的乳胶以外,柔软或有弹性的橡胶;(4)泡沫橡胶或泡沫塑料,如PU等;(5)表面涂层、防滑涂层、抛光剂、贴花图案和涂料图案;(6)衣服上的弹性物质;(7)涂料与填充物;(8)绝缘体[7]。儿童服装/服饰产品中为体现童趣的各种装饰用设计如涂料印花、烫画、涂层、珠片被广泛使用,同时,为了凸显产品的防水、防渗漏功能,经常会使用含有软质PVC材料,如PVC人造革、PVC薄膜、PVC辅料等,这些涂层、印花、薄膜材料中都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风险案例分析
1.产品质量安全报道。
年11月,据北京商报报道,在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全球时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的报告中,多个服装行业领先品牌的产品中含有高浓度的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
年7月,据新京报报道,一项台湾的儿童玩具抽检报告显示,儿童雨衣DEHP塑化剂的含量超标倍。年9月,据香港媒体报道,连锁服装店佐丹奴在港宣布,已停售一款印有迪士尼卡通人物小飞象的童装T恤,因有报道指出,该款T恤化学物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14倍。
2.2产品通报及召回案例。
年6月1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TickettoHeaven”牌儿童雨衣发出消费者警告。产品中含有3.6%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存在化学危险。
年2月1日,加拿大卫生部与AbondCorporation联合宣布对中国产“HoneyBunny”婴幼儿围嘴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围嘴的口袋和背面中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超标。
年8月22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儿童围兜发出消费者警告。该围兜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乙酯的含量达14%~15%,存在化学危险。
世界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1.国际环保纺织品标准。
国际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的有害物质检测是根据相应纺织品的用途而定。其原则是纺织品与皮肤的接触程度,接触越强则对纺织品的人类生态学要求也越高,其将纺织品分为4类:Ⅰ类产品——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用的纺织品和纺织品玩具;Ⅱ类产品——在使用时,表面的大部分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Ⅲ类产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表面不和人体皮肤接触或只有很少部分和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品;Ⅳ类产品——主要用作装饰用的纺织品。对于不同类别的纺织品,Oeko-TexStandard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邻苯二甲酸酯限制要求,其中对于Ⅰ类产品要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苯基丁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总含量不超过0.1%。Ⅱ类、Ⅲ类和Ⅳ类产品中DEHP、BBP、DBP、DIBP总含量不超过0.1%。
2.欧洲。
年1月16日起正式实施的欧盟第/84/EC号指令中明确要求,3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DEHP、DBP和BBP被限制在所有儿童玩具和服装及其他物品所使用的PVC材料中使用。另有3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DINP、DIDP和DNOP被限制在儿童玩具和服装及所有可能被放入口中的物品中使用,这6种邻苯类增塑剂的含量不得超过0.1%。其所涉及的产品不仅包括36个月以下的婴童玩具、婴童服装和护理品,还包括其他年龄段儿童使用的可能会被放进口中的所有物品。在最新的73项高白癜风医生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