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多发性神经炎 > 疾病知识 > 服用抗结核药物警惕肝损伤

服用抗结核药物警惕肝损伤



导致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毒性的因素包括年龄、应用期限、性别、酒精、慢性肝病、艾滋病毒感染、营养状态以及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年龄

  医学研究发现,年龄越大,产生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的机会越高。在年龄小于20岁的人群中,几乎观察不到肝毒性的发生,而在20岁~34岁人群中约为0.3%,35岁~49岁人群中约为1.2%,50岁~64岁人群中约为2.3%。

  应用期限

  有些药物引起肝损害与用药持续时间有关,如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多在用药3个月以上时发生。

  性别

  研究发现,女性特别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毒性,尤其是老年女性。

  慢性肝病患者及酒精成瘾者

  本身有慢性肝病的患者代谢药物的能力可能下降,所以抗结核药物的半衰期会延长,容易出现肝毒性。酒精成瘾者较容易出现肝毒性,因为酒精会造成更多的肝毒素产生。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有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比较容易出现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毒性。

  营养状态

  有关营养状态与肝毒性的研究认为,营养差的人发生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毒性的风险较高。

  结核病的严重程度

  有报道指出,如果结核病的严重程度比较高(例如结核性脑膜炎),发生肝毒性的风险会升高。

  相关链接

  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

1.异烟肼(雷米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多发性神经炎、感觉异常、发热、皮疹及消化道反应等。

2.利福平:主要的毒副作用是对肝脏的损害和消化道反应。

3.利福定:对肝脏和血液毒性较轻,无致畸作用。

4.链霉素:毒性反应较多,主要是耳毒性反应、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

5.吡嗪酰胺:毒性较大,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肝功不良及3岁以下小儿禁用)及胃肠道反应,也可因减少尿酸排泄而诱发急性痛风。

6.乙胺丁醇:可引起视力障碍,多在用药2个月后发生。

7.氨硫脲: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肾脏损害、过敏反应等,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8.卷曲霉素:副作用与链霉素近似。

9.卡那霉素:副作用与链霉素近似,但对耳蜗作用强,易引起耳聋。

  专家提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结核药物,并遵医嘱定期复查。本报综合









































白癫风 医院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qhpm.com/jbzs/6180.html